返回網站

IDSA 2025指引:建議使用臨床評分系統決定喉嚨痛患者是否檢測鏈球菌

孩子喉嚨痛是家長最常帶孩子就醫的原因之一。雖然大部分喉嚨痛是病毒感染造成,會自己好轉,但 A 群鏈球菌(GAS)引起的咽喉炎在兒童中約佔 30%,成人約佔 15%。如果是鏈球菌感染卻未適當治療,可能導致風濕熱等嚴重併發症,因此正確診斷很重要。

然而,過度檢測和治療也帶來問題: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不僅造成經濟負擔,還可能增加抗藥性。美國感染症學會(IDSA)在 2025 年更新的臨床指引中,建議使用臨床評分系統來決定哪些患者需要進一步檢測。

這些評分系統(如 Centor、McIsaac、FeverPAIN)會評估幾個關鍵症狀:

  • 是否發燒(超過 38°C)
  • 扁桃腺是否腫大或有膿
  • 頸部前側淋巴結是否腫痛
  • 沒有咳嗽或流鼻水
  • 年齡因素(兒童風險較高)

根據符合的項目數量,可以估算鏈球菌感染的機率。分數低的患者(0-1 分)感染機率約 7-13%,分數高的患者(4-5 分)則高達 50-70%。這個系統主要用來識別低風險患者,避免不必要的檢測。

不過,即使評分低,某些高風險族群仍應檢測,包括:家中有人確診鏈球菌感染、曾患風濕熱,或出現併發症徵兆(如扁桃腺周圍膿瘍、猩紅熱)的患者。

評分系統讓醫師能更客觀地評估,也幫助家長理解是否真的需要檢測和用藥,在診斷準確性和避免過度醫療之間取得平衡。

**小評:**就算IDSA這樣建議,基於台灣檢測實在太方便&太便宜,我是否檢測的標準可能還是抓得很低啦…

Section image

參考資料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