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網站

幼兒看螢幕時間與發展遲緩:明確的劑量反應關係

· 兒童其他問題

許多父母都會煩惱孩子看手機、平板的時間。一項來自日本的大型研究追蹤了超過7000名兒童,給了我們重要的答案。

研究發現1歲時每天看螢幕的時間,會影響他們2歲和4歲時的發展。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兒科醫學會都建議2-5歲兒童每天看螢幕不超過1小時,但現實中很多孩子都超標。

明顯的劑量反應關係

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是:螢幕時間與發展遲緩之間存在明確的劑量反應關係(dose-response relationship)——看得越多,影響越大。

以2歲時的溝通能力為例,與每天看不到1小時的孩子相比:

  • 每天看1-2小時:出現發展遲緩的機率是1.61倍
  • 每天看2-4小時:機率上升到2.04倍
  • 每天看4小時以上:機率暴增到4.78倍

換句話說,每天看4小時以上螢幕的1歲幼兒,到2歲時出現溝通發展遲緩的可能性,是看不到1小時孩子的將近5倍。

解決問題能力遲緩的風險也呈現類似的階梯式上升趨勢。這種劑量反應關係持續到4歲,證實了長期影響的存在。

影響是有選擇性的

值得注意的是,並非所有發展領域都受到同樣影響。螢幕時間主要影響溝通和解決問題這兩個領域,而且呈現明確的劑量反應關係,影響會持續到4歲。但對粗大動作發展(如跑跳)在任何年齡都沒有顯著影響。

兩個有趣的假設

研究也發現,1歲時看較多螢幕的孩子,在2歲時精細動作(如用手指拿東西)和社交技巧會受影響,但到了4歲這些影響就消失了。研究者提出兩個可能的解釋:

假設一:發展追趕效應

2歲時的發展遲緩可能在4歲時追趕上來了,但需要更長期研究來確認是否只有精細動作和社交技巧有這種現象,還是溝通和解決問題能力也會隨年齡增長而改善。

假設二:反向因果關係

也可能是因為孩子本身精細動作或社交能力較弱,導致他們看更多螢幕(而不是看螢幕造成發展遲緩)。例如精細動作不好的孩子較難玩需要手部靈巧的玩具,社交能力弱的孩子較難與同儕互動,因此父母讓他們看更多螢幕打發時間。

實用建議

專家建議,與其完全禁止孩子看螢幕,不如選擇有教育意義的高品質內容,並嚴格控制時間。研究清楚顯示:螢幕時間越長,風險越高,特別是每天超過4小時會造成顯著影響。在現代社會完全避免電子產品是不現實的,但基於這個劑量反應關係,盡可能減少螢幕時間是明智之舉。

資料來源: